VIP
连续签到5天送VIP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立即体验
上传
看过
客户端

三明龙船歌的前世今生

2020-5-17 19: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14| 评论: 0|原作者: 邓跃华|来自: 131330181200310

摘要: 一、文化涵盖 一种文化的起源、传承、演变与发展,跟历史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从始至终,先来后到,说到端午划龙船纪念屈原,还得先说龙舟文化的起源,没有行舟更谈不到龙舟文化。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可以从史书中找 ...
五、永安说

五、永安说

沙溪流域的《龙船歌》起源,第三种《永安说》,我在年轻时,有与永安的当地人交成朋友,也听说过:“相传永安有《龙船歌》”,而我当时并没有看到是啥内容。时隔三十年了,我在意大利也不可能到永安实地查询,加上我要写《三明新龙船歌》,也想找到起源与何时何地,于是上网查看,果真找到了蛛丝马迹,是永安作家邱天的撰文《龙船歌》——民间故事。是由燕西街道大溪社区居民魏太修、魏启兴口述,邱天收集整理。简单的叙述一下此文章的内容:汨罗江每到端午节便有龙舟赛,炎黄子孙当然会敬仰屈原三闾大夫,燕江没有龙船的历史必须结束。相传,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大溪陈工匠终于制造出永安第一条龙船,从此有人唱起了《龙船歌》:“后门杉树几千年,请个老板来做船——”文章里只有一首龙船歌而已,而三元龙船歌首歌起句是“后门杉树几千年”。就是这“后山与后门”的一字之差,意思大不相同。

有许多人弄不清楚三元方言的“后门”是什么意思,因为龙船歌没有注解。我写《三元之歌》的文章里有注解:“三元方言有些词语是多意的,例如‘后门’,第一层意思谁都知道,就是指房子朝向后面的那些门,第二层意思另有所指。打开后门看到高凸的地方,就叫‘后门山’,而‘后山’也是另有所指。从出了家后门到山边,会有段距离,这些平地方位俗称‘后门’。”龙船歌的“后门”就是用俗称,直到现在还有人这样说:“那块地方是我家后门”,也是用俗称。说得仔细一些,是用“后门”作为地理方位的代名词。

我们可以看看永安历史沿革:永安置县之前为沙县浮流司。明朝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邓茂七在沙县二十四都(永安上坪、九龙和三元中村)、二十六都贡堡(今贡川)发动村民起义——次年义军被镇压。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始设县,命名为永安,寓永远安定之意。如果按永安作家邱天撰文而言,相传的《龙船歌》起源就在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那么可以算出来:是在邓茂七起义军失败以后的157年,才有了《永安龙船歌》,同样忽视了明代中叶以前的历史。

客家先民南迁,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经魏晋南北朝,起初是由于战乱等原因,离乡背井。客家先民也有知识分子,自然会饱读诗书,加上古人的诗句,出现“棹歌”比比皆是,例如屈原所作《九歌。湘君》就有“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西晋文学家陆机写过的一首诗《棹歌行》:“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已,濯秽游黄河。龙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乘风宜飞景,逍遥戏中波。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棹歌。投纶沉洪川,飞缴入紫霞。”在唐朝也有诗人写到“棹歌”,例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因为地域的自然关系,在唐朝,按现在的永安境内来说,还很蛮荒。但是南迁之人中却有皇室宗亲、宰相、将军、封疆大吏和大儒们安居在沙溪两岸,自然会带来中原文化。那么,可以看看此时中原龙舟文化是一种什么状况呢?还是用诗歌举例: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杜甫《端午日赐衣》元稹《表夏十首》殷尧潘《端午日》文秀《端午》卢肇的《竞渡诗》、刘禹锡《竞渡曲》、张建封的《竞渡歌》——-

民间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在唐朝,邓光布和曹朋民被称为沙县的“开县始祖”,按照历史文化现象,这时期的沙溪流域,端午节应该有划龙船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了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敕令在屈原故里重建屈原祠,并且要“岁时祭祀”。屈原是备受代代人敬仰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他,何况三明在“战国时期属楚国”。那么,沙溪流域出现棹歌就不算难事,至于这时期有没有风俗歌曲《龙船歌》的出现,因为没有找到历史记载,所以不敢断言。

沙溪流域像所有的水域一样,承载着岁月奔流不息,334年过去了,到了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又封屈原为忠洁候,祠更名为忠洁候庙。再到南宋的152年中,对南方的文化繁荣是很重要的历史时期,那么沙溪流域有没有出现《龙船歌》呢?还是以史料为依据。当今三明的知识分子,只要肯了解历史,不难看出,在宋朝,三明境内创造的文化,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我还是那句话,不是学历史的,只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历史依据。

《龙船歌》的起源是棹歌,这里的“棹歌”是指船夫唱的歌,那么看看大儒的作品里,有没有出现棹歌呢?朱熹写过《九曲棹歌》:“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辛弃疾写过《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玉女峰前一棹歌,烟寰雾髻东清波——如今归棹如箭,不似来时上水船。”柳永写过《河传》:“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山终人不见。”同时代的诗人写过很多有关“棹歌”的诗句,同样组成长长的溪流,故此不能一一写出。可见在宋朝,在水乡听见棹歌是常态,《龙船歌》是指风俗歌曲,以上的棹歌当然不能说成是《龙船歌》。那么再举一人,就是为了纪念宋代名相李刚,沙溪被俗称为“太史溪”。他上表朝廷,为谢佑请功,于是朝廷敕封谢佑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

李刚的故里也有出现“棹歌”,他是邵武人,故里的那条河流俗称“邵武溪”,其实就是富屯溪,也是闽江上游三源头之一,而在顺昌县以上又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称金溪,属三明境内。富屯溪的源头位于武夷山脉东南侧,邵武市桂林乡巫山村叶竹隘山北坡;沙溪河发源于山清水秀的武夷山脉杉岭南麓的九县山,属建宁县均口乡,源头为水茜溪。向东流经宁化、清流、永安-----到沙溪口与富屯溪汇合,属于姐妹流域。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宋朝的时候,富屯溪流域的龙舟文化是什么状况呢?还是举诗人写的诗句为例。

黄公绍是宋代末期人,也是邵武人,写过古诗《端午竞渡歌》十首,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好是年年三二月,湖边日日看划船——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与此可见,龙舟文化在这时期已经很繁荣了,诗中多次提到“棹歌”,就是形成了当地风俗歌曲的《龙船歌》,然而,我直到现在还不知道邵武这地方是否有唱《龙船歌》,因为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歌》,在富屯溪流域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就算邵武人现在已经失传了《龙船歌》,希望当地人有新创作的《龙船歌》,这样就有了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字条:黄公绍)。

闽江上游有三源头,沙溪只是其中之一,已经讲到了富屯溪,那么再讲讲建溪,由南浦溪、崇阳溪、松溪合流而成,在南平与富屯溪、沙溪汇合后才称闽江。建溪也有龙船歌,而且至今有人还会用宋代时期的“官话”演唱,俗称《秋歌》,在端午龙舟竞渡时唱的风俗歌曲,也叫《舟歌》。四句歌头,有:“我唱歌来你们听,唱歌需要这个人,百样歌儿念表章,听我表个古人名。”八句歌尾,有:“五月初五得龙舟,得到龙舟真高强,你说你船扒得快,我说我船扒得高。你是青龙归东海,他是白虎归南山。瘟疫邪气外海去,家家户户得平安。”

如果说建溪和富屯溪流域,一到端午节就有那么多人高唱《龙船歌》,而沙溪流域的父老乡亲却闭口不会唱《龙船歌》,这样的状况符合历史文化现象吗?沙溪河还佩称“太史溪”吗?以上的文字,对于《永安说》就是一种反驳。可以看出来,《永安说》跟《梅列说》的思维脉络有点相似,都是以当地造船文化现象有所联系,因为梅列有罗氏造船世家,永安有陈氏造船世家,真的很凑巧,罗氏有罗从彦;陈氏有陈雍,都是大儒级别。永安文化人只要了解一下贡川的陈氏宗族历史,细想一下,《永安说》就不攻自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APP下载

项目服务热线:

0598-8337-034

项目申报单位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三明市少儿图书馆

技术和运营服务:三明市同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365001 Email:2937292294@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龙舟文化资源库Powered by©Discuz!技术服务:同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