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制造 ——我所经历的造船过程 邓衍益
文 有幸经历两次新造龙舟热潮,而且被选为“轮值福首”,对制造龙舟工艺略知一、二。 三元的造船师傅是黄锡仁、李富生、李贵源。不知他们师出何人,现在他们都已作古。群众反映,他们造的龙舟轻巧,更适合三元水情。 造龙舟;首先是备料:龙舟对木材要求严格,要树龄三十年以上,长在阳光充沛的山场。材长十七米——二十米,尾径大于二十公分,树身笔直的杉原木。当时只有南坑村的庄山头,台江村的泥坑才有。办好采伐手续,青壮年男丁全体出动,上山。砍倒树木,象蚂蚁抬骨头,把这长材抬到水边或马路上。水漂或用板车运到工场。各坊堡都有一条长巷,就是现成的工场。 因为材长,底板、舷板只能用人工拉锯而成。师父在原木上弹好线,抬置在特制的木马上,由堡中谙熟此道的壮年当副手(拉锯就是两人同操一平锯,来回拉动进行)锯成三公分厚的板材,短材由加工厂锯成三、五公分厚的毛板。 师父首先作的第一个构件是龙骨,把二十公分口径的杉原木劈制成龙骨。其次把三公分的毛板整边刨光,对称拼镶在龙骨的两侧成为底板。然后把龙骨两头支稳,中间压上石磨等重物,使底板同龙骨一起弯曲,从侧面看到其纵剖面似开口向上的“摆线”,
以致船底及潜水部份近似“流线形”,比较合理,也许这里暗藏玄机。 五公分厚的杉板刨光锯成大小不一的梯形,这就是堵板。把堵板按尺寸要求固定在底板,再把坐板钉在堵板上,然后依次钉上舷板、帮板,板与板之间用人工锻制的铁钉铨牢。船尾端是一段约30×30×60的直木,朝船身一面凿一条深20公分,六公分梯形的槽,周边薄铁皮或铜板紧贴匝好,以便安插龙尾。尾端前十公分是一片竖直的堵板,厚三公分,要高出船帮二十公分与尾端齐平,便于穿尾鱼固船舵。至此,船身木工制作完成。接下来是往板与板之间的缝攒竹丝,填油灰,以保证船不渗水。 竹丝师傅自备带来。捻成绳,用钝凿把它攒入板缝中,再用桐油石灰膏填平括光。这油膏制作可是东道主的事,把桐油,石灰按一定比例倒入石臼中,搅拌均匀,然后用木锤摏研。两人组合一人一下,摏研制到师父认可为止。凡是配合师傅的工作,群众都很乐意参加,干的不亦乐乎。 填补好油灰,则把龙船翻转成底背朝天安放在特制的木马上,刷上底漆。干透后,开始画花。龙颈部分画上夸张的鱼鳞片。船身画二环连续的浪花或牡丹、荷花等。尾部则画上琴棋书画并写上所属坊堡的名称。再刷一层熟桐油,船身工程就完成。 龙头、龙尾用樟木或梧桐木雕凿而成,再涂上彩漆。龙头、龙尾与船身衔接处再延伸一段梯形凸榫,便于与船身安装、拆卸。 船舵是一棵尾径10公分长十二米笔直杉木修制而成。为了把舵固定在船尾,特别设计一尾长60公分,宽20多公分,厚10公分的木鱼,木鱼纵向凿一榫眼,把它横卧在最尾端高出船身的堵板上。把舵架在木鱼上用棕绳捆匝好,这样既牢固又便于操作。 所有部件装配完毕,游于河面,就象一条昂首跷尾,劈波斩浪、腾空疾飞的蛟龙。 船桨,方言叫划楫,即划船工具。用樟木或梧桐木制成,轻便耐用。桨柄直径5公分,桨叶宽16公分似目鱼骨,总长约1.2米刷上油漆,一面题上坊堡名称,一面题上“二十八宿”名称,天人合一,用天上的星宿映射划舟能手,激励划船健儿拼搏向上。 一年中只有端午节期间龙舟是浸泡在水里,其他时候都是放在龙舟房内。经过一年时间,板缝会出现些微开裂,下水开始半个时辰内水会从裂缝中渗进船内,所以每条船要配置四个竹筒或水瓢。四个人专门把水舀出船外,以减轻船身自重。 为了使龙船干燥不变形。龙舟闲置房内,须背面朝上悬空,架在特制的木马上,每条船配三个木马。这三个木马是不可或缺的附件。 龙头、龙尾、尾鱼用樟木或梧桐木雕成。三元溪流湍急,龙头朔成向上,向前冲的姿态,龙尾则是直立略向后微曲,有别于平水湖中悠闲曲颈卷尾的样式。 尾鱼是把固定船舵构的件艺术化。从鱼鲚透鱼腹凿以一榫眼铨在最末的堵板,就象一条鱼横跃龙尾,参与嘻戏。它们都涂上七彩油漆,与龙身形成一个和谐的画面。龙头、龙尾与船身衔接处延伸一段6公分见方二十公分深的凸榫,便于灵活安装拆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