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龙舟溯源 林正棠 文 三元区位于闽中大谷地,闽江支流沙溪中游地带,沙溪自西南向东北从中流过。境内山岭纵横,山林密布,溪口溪、黄沙溪、沙阳溪、台溪、蕉溪多条小溪流分布流入沙溪,众多村庄呈串珠状点缀分布在河流谷地。在沙溪流经三元区城关的河段,河面开阔,河流平静。 唐、宋、元、明、清时期有许多姓氏从中原等地迁入三元。到明清时期,三元城关已聚集成为大村落,是沙溪中游东岸唯一的千户村庄,逐步形成永兴堡、凤岗堡、长安堡、传柑堡、泽林堡、崇宁堡、福兴堡、阳巷坊、昌荣坊、石竹堡等十个坊堡。清初,集中居住在城关千根柱的居民,因多数姓林,改称千根柱为桂龙坊。清末,泽林堡和石竹堡因各种原因消亡,后来昌荣坊分为昌盛坊和荣华坊,至此,三元城关传统坊堡仍然是十个。 三元原是闽越国留下的苗、畲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中原各姓氏来到三元后,带来了中原文化,与苗、畲等民族文化相结合相互影响,形成独特的三元文化,其中龙船文化即为相互结合和影响的产物。沙溪两岸各村镇、坊堡住民逐步形成了端午划龙舟的习俗。 三元城关桂龙坊由于位处城关头,沙溪河畔,最接近沙溪,其田地不仅有在沙溪东岸,也有在沙溪西岸台江一带,平时耕作要渡船或竹排过沙溪到台镜头,桂龙坊人各户都备有一扇竹排,用于过沙溪,练就了娴熟的驾舟本领和强壮的体格,更是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现在每个坊堡都备有一二条龙船,于端午节间下水劈波斩浪,龙船歌声响彻沙溪上空。 三元龙舟解放后,每年端午节在三元城关沙溪河面上,举办龙舟竞渡,场面非常热闹。除了原来各坊堡保留下来的龙船参与竞渡外,桂龙坊有条龙舟是清同治十三年建造的,因破旧1954年桂龙坊新造了一条龙船下水,1963年桂龙坊、昌盛坊、荣华坊、崇宁堡等坊堡相继也造了新龙船。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破四旧各坊堡的龙船都被锯了,划龙船唱龙船歌的传统习俗也中断。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9年各坊堡都新造了龙船,龙船又下水划,每年端午节划龙船,唱龙船歌,沙溪河面又热闹起来。 多年来各坊堡在端午节龙船下水划龙船唱龙船歌欢度庆贺节日外,还多次自办比赛和外出参加比赛,取得佳绩。
由于三元城关居民酷爱划龙船,1985年诞生了三元区第一个龙舟协会——城南村桂龙龙舟协会,形成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民间组织。其后各坊堡相继成立龙舟协会,建设放置龙船的龙船厂。2015年报请三元区文体广电出版局为业务主管单位,由三元区民政局批准成立“三元区龙舟协会”社团组织,办起龙舟训练基地和龙船歌传习所,使划龙船唱龙船歌的习俗得以传承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