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龙船歌》的传承和发展
《三元龙船歌》的传承和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各文化主管部门的努力,民间积极热忱的参与,至今已收集了三元、莘口、列西、列东、徐碧等地民间流传龙船歌近300首。其中于1991年由宋经文采录的三》船歌曲调和第一首歌词,编入《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福建卷•三元区分卷》。1992年由黄丽鸿等采录的莘口龙船歌48首。编入《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福建卷•三明市分卷》。2009年由三元民俗文化理事会采录编印了《三元龙船歌》古词曲120首,2012年由罗锦祯收集整理了列西、列东、徐碧龙船歌,编入《列西民间歌谣》一书。这些传唱于各村镇的歌词虽有些差异,但曲调与三元龙船调基本一样。取得以上的成果是挖掘和抢救者们不懈努力的有力验证。我们不但在挖掘《三元龙船歌》上不断努力,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也付出汗水。 (一) 新歌存古韵,老调唱新声 2014年5月29日,《三明侨报》用整版的篇幅以“新歌存古韵,老调唱新声”报道了三明学院师生演唱新编龙船歌的通讯报道。新的歌词是杨庆祯先生根据三元龙船歌的古韵,按七言四句式,创作的四段新词: 三明历史千万年,岩前有座万寿岩。 廿万年前古人类,石铺地面世界惊。 解放前后变化大,小县变成工业城。 高炉高楼平地起,宜业宜居新三明。 三月春风吹三明,精神文明天下先。 卫生绿化旅游地,共创共建文明城。 沙溪一水流三地,永沙三明连一体。 百万人口齐努力,共同建设新三明。 其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间在传唱古老龙船歌词的同时,也在不断续创新的歌词。二十世纪50年代唱出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个毛泽东。 东风吹起西风倒,西风就是美国佬。 改革开放后,民富国强,人民生活改善,人民心情舒畅,人们也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步步高。 民富国强四海扬,各族人民心欢畅。 这些新歌词的传唱过程,也是为古曲注入新生命的过程,起到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二)
走进课堂,搬上舞台 现在龙船歌用方言传唱,只局限在老一辈的本土民众之中,广大青少年就是本土原住民的后代也不会唱,为了让广大少年儿童增进对龙船歌的了解和兴趣,进而传承龙船歌,邓衍淼、林正棠、邓统文几位老先生,在2014年端午节的前夕,别在三明市陈景润实小、三元区二实小、建设小学,用本三元言进行龙船歌传唱活动的尝试。 在龙船歌传唱活动课中,学生们不仅认真地听邓衍淼老师讲解本地方言和学说本地话,而且认真地跟着这三位老师用刚刚学会的本地方言,唱起悠扬动听的《龙船歌》,期间,还穿插进行组与小组、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龙船歌》咏唱比赛。课堂歌声嘹亮悦耳,教与学互动十分默契,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在课堂上听课的老师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学唱。这是一次对学龄儿童进行学讲本地话,学用本地方言集体咏唱《三元龙船歌》的成功教学活动。从而推动了《三元龙船歌》的发展。2016年暑假,三元非遗学会还在三元城区开办了首期“讲本地话,唱本地歌”的少儿培训班,儿童参加人数就有三十多人,其中也教唱《三元龙船歌》。 《三元龙船歌》不仅是在划龙船时咏唱,也可以在舞台上演唱。三元城南老人《龙船歌》演唱队,曾多次用本地方言,在“非遗节”和节日广场演出。人人手握“划楫”(即船浆),在唢呐的伴奏和鼓声的指挥中,边划边唱,搏得观众阵阵掌声和热情赞许。 由于《三元龙船歌》特有的民歌韵味,得到许多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人的亲睐,多次以《三元龙船歌》为音乐主题,改编成大合唱、舞蹈、板胡曲,均在区、市、省各级舞台上演出,促进了《三元龙船调》的传承和发展。
(三)
深入探讨,丰富内涵
《三元龙船歌》不仅仅是一首民歌而己。从龙船竞赛中的各种民俗活动,船浆上的题字,各首歌词的含义,明快曲调的节奏。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近几年来,参与研究者越来越多,从不同角度切入,通过撰文、视频和研讨会等形式深入探讨,杨庆祯先生在“三明原住民龙船歌”一文中认为:“龙船歌成了三明原住民口口相传的历史教科书”,仓铨先生在《三明市区本土龙舟文化探究》一文中指出:“三明市区龙船歌,被学者称之为‘船浆上的民谣’,它是市区本土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民歌,在市区至少流传300多年以上,可谓是本土文化的活化石,确属稀世珍宝……。是三明市区几十代人智慧的共同结晶,是三明市区本土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体现,也是三明市古先民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文化传播力的彰显。”颐吉先生在《船浆题字的含义》一文中说到“船浆上的题字,给后人上了一堂古代天文学课。"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对《三元龙船歌》探讨。人们对它的丰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提升了《三元龙船歌》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引发了传承和发展《三元龙船歌》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