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连续签到5天送VIP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立即体验
上传
看过
客户端

《三元龙船歌》探幽

2020-5-19 19: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03| 评论: 0|原作者: 邓衍淼|来自: 三明市同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三元有“三宝”:万寿岩、龙船歌、格氏栲。《三元龙船歌》就是三宝之一。每年端午龙舟竞渡之时,沙溪河畔锣鼓喧天,各村镇青壮年汉子纷纷抬着龙舟下水,随着鼓声和唢呐声,边划船边唱起《三元龙船歌》,成了三元独特 ...
三元龙船歌探源

三元龙船歌探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有三明万寿岩古人类活动遗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有三元龙船歌数代竞相传唱。

划龙船时唱龙船歌也自古有之,唐代诗人储光羲(江苏人)《端午节诗》中写道:“落日吹萧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击来去波。"诗中写出龙舟赛的实景。诗中的“棹歌”就是龙船歌。当今,各地的龙船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都已销声匿迹了,唯独《三元龙船歌》仍然保留下来,传唱于沙溪两岸各村镇的原住民之中。

我们挖掘、保护《三元龙船歌》,不仅是再现三元区人民的宝贵历史财富,同时也是三明市区人民珍贵的文化瑰宝。

龙船歌就是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修改加工。因此,三元龙船歌必然也经过了以上的过程。

现在有人在探讨的是现存的龙船歌的歌词和曲谱是谁先整理成文字手抄本的。本人很同意李双福先生的看法,他在《邓文修与梅列龙船歌》一文中写道:“现存有争议说,歌词是出自梅列,也有的说是出自三元。从我个人掌握资料看,歌词应出自三元。理由有三:一是三元的手抄歌本年代更早。二是三元民间收集整理的《三元龙船歌》注明为邓文修所著,没有人有疑义。三是梅列、三元两地最具盛名的进士是邓文修。”

现在我从能收集到三元、莘口、列西、列东、徐碧的龙船歌歌词来看,写中国历史各朝代故事的内容比例很大,假如不是有一个能饱读书文、通晓历史的文人在进行整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在三元,老百姓之所以有口皆碑地相传龙船歌为清朝康熙进士邓文修(16451728年)所创作,当时闲居故乡的邓文修,极有可能是当地端午节龙舟活动的爱好者和龙舟文化的推动者,他从人们在开展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中获得了精神力量和创作源泉。并将其厚实的古诗文基础,融入于当地的民俗文化创作之中,以当地方言韵律,收集整理、编创充实了《龙船歌》,并较为固定地留传下来。将邓文修整理和充实的《龙船歌》界定为整理和续创,或许更符合当地龙舟文化的传承史。龙船歌中写三元城关地理风貌、民情习俗不少,如:“后门杉树几千年”(城关后山俗称“后门山"),山上老杉树很多,是当年后山的植被状况的写照。如“三元风水撒网形,面前虾山相对门。溪头向在莲花山,水尾金牌照金墩。”形象写出了三元城关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状况。再如“划在大溪谢神明"“划在大庙请尊王”这两首写出了三元龙舟赛前必须先进行的仪式习俗。最后如“江城五月落槐花”“西瓜开花满地铺",在古往今来的民歌里,用西瓜花来作衬景的少之又少,龙船歌里为什么会写上这句呢?应该了解三元除了豆腐出名外,再就是西瓜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夏天夜间当你走进“前街”,整条街上每隔几步就会有一个西瓜摊子,这都是自产自销的水果,因为沙溪的龙洲(沙溪河冲积的小岛)和东牙溪两边的地,沙质土多,最宜种西瓜。所以这也是写三元的景色。综上所述,作者只有是三元人才能写出这样合符旧三元情况的歌词来。在莘口、列西、列东、徐碧的龙船歌的歌词也应该是在三元龙船歌的歌词基础上,根据当地的情况重整、改编、续创的结果。

再从三元历史沿革的角度看,从唐代的归仁里到明代廿二都,从1940年三元建县到三明市(小市),它的行政所在地都是三元。莘口、台江、城关、长安、白沙、列西、列东、徐碧、碧口等沙溪两岸的村镇都属三元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三元龙船歌的歌名就是以上原因产生的,当然,我们把它叫三元龙船歌,并不是单指现在的行政区三元区,而是泛指沙溪两岸人民共有的龙船歌。歌的作者是历代的先民。邓文修确实也起了文字整理和续创的作用,从300多年前一直传唱至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APP下载

项目服务热线:

0598-8337-034

项目申报单位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三明市少儿图书馆

技术和运营服务:三明市同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365001 Email:2937292294@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龙舟文化资源库Powered by©Discuz!技术服务:同道网络